淮旅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只是一农夫 > 第二十六章 赶大集1
  腊月二十三,小年。

  今天家里人起得早,吃饭也早,因为今天有一个重大的事,那就是赶大集。

  东北大集由来已久,明朝万历年间在边疆设立了集市和管理机构,到了清朝嘉庆时期,又规定了每月的三六九日是为赶大集的日子,分为大集小集,早年间只有贩卖大型牲畜的集市被成为大集,其他的都是小集,不过现在已经没有界限和区分了,只要是集市的日期,都会被东北称为赶大集。

  南北地方都会有集市,时间一般都是农历的尾数三六九或是二五八,在乡镇特定的地方形成一个集市,周围的村民会赶来买一些蔬菜果肉,日常用品。

  一般来说南方因为温差不算太大,冬季卖的东西和其他季节都差不多。但是在东北就是不一样了,冬天的温度非常低,零下二十三十的温度,让大部分的东西都被冻成硬邦邦的了。特有的冻水果,冻鱼,成箱成箱的摆在外面,这些东西在其他的季节可是见不到的。所以,在东北冬季的大集就十分的有特色,在寒冷的天气里,人山人海,人流涌动,各种吆喝、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一片热火朝天,把寒冷隔绝在外,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香山镇的大集时间是农历尾数三、六、九,而腊月二十三即是小年,春节的正式开始,又是大集的日子,规模比平时更加庞大,货品更齐全,也更有热闹。

  纪峰已经有很多年没有逛过东北大集了,所以这次显得很激动,昨天晚上早早的睡觉,今天又早早起来,帮母亲做好饭,为了猪鸡马。

  吃过饭后,纪峰先跟母亲说了一声,先开车把林雪晴接到家里汇合,然后再一起去镇里。

  昨天晚上通话时,林雪晴也表示要去集市游玩,纪峰心想,那正好,两方人可以一起,来回方便,也更热闹。

  临近过年,村里出去打工的也都陆续的回来了,所以一路上行人很多,走着,骑自行车,骑摩托,开车的,拖家带口,非常热闹。

  朵朵和王一博坐在父母的腿上,不断用小手盘算自己要买的东西。新衣服啊,糖果啊,鞭炮啊等都是小孩子喜欢的东西。赶大集,也许对大人来说是置办年货的场所,没什么可好奇的,不过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也是很兴奋。

  纪峰故意逗着他们:“朵朵,一博,你们想要能这么多东西,可是不少钱的,你们兜里有没有啊?”

  恩?朵朵和一博对视一眼,这个问题好像还没有想过的呀,需要很多钱吗?

  朵朵对哥哥道:“哥哥,我们没有钱怎么办啊”

  王一博拍着胸脯,安慰妹妹:“没事,哥哥有钱呢。”朵朵立刻开心了。

  纪峰闻言奇怪,家里面虽然对他们吃喝不缺,衣服玩具也不少买,不过钱真是没怎么给过,毕竟现在年龄太小了,直接给钱容易丢了。他就问王一博道:“一博,你的钱在哪呢?”

  “都在妈妈手里啊,以前别人给我压岁钱,妈妈就会收起来,跟我说,帮我存着。”王一博一本正经的道。

  纪峰噗嗤的一下乐了,他还以为钱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他妈妈对他的安慰话,好像家长都会以这个当借口。

  “小舅,怎么了?”

  “没事,没事,”纪峰当然不会把实情告诉他们,就道:“可是你们的妈妈不在这里呀。”

  “呀,真的是啊,妈妈还没来呢。”朵朵刚开始的希望又破灭了,失望的道,两个小孩子都低落的表情。

  林雪晴坐在副驾驶看不过眼了,白了纪峰一眼,埋怨道:“欺负小孩子有意思吗,开车也不老实。”

  说完回身对两个小孩子笑道:“放心吧,你小舅骗你们呢,我们大人有钱,一会儿你们要的东西我们都买给你们。”

  母亲也对他们道:“没事儿,没事儿,你们舅舅皮呢,等会儿就让你小舅买,他不买,姥姥就收拾他。”

  说完又对纪峰道:“你是不是皮又痒痒了,跟小孩子也能闹来闹去,还有没有个当舅舅的样子。”

  两个小孩子也反应过来了,原来是舅舅在骗他们,立刻大叫道:“你是个坏舅舅,你是个坏舅舅。”

  纪峰一看犯了众怒,连忙对母亲和林雪晴道:“妈,雪晴,我就是想跟孩子们开个玩笑,你们别生气。”

  又对孩子们讨好道:“朵朵,一博,你们别生气了,是舅舅不好,一会儿到集市,舅舅给你们买多多的东西,好不好?”

  “真的?”朵朵不信。

  “当然是真的。”纪峰肯定的点头。

  “耶,太好喽,那我们一定要买多多的。”两个小孩子欢呼道。

  到了集市,纪峰把车开在外面,一眼望去,嚯!这人可太多了,密密麻麻,人流涌动,满个市场都是人,不但把政府规划的新市场占满,就连旁边过道上也都是货摊。

  “这人也太多了,大娘,平时都这样吗?”林雪晴发出感叹,对母亲问道。

  母亲摇摇头,道:“平时规模比这小多了,现在是年跟前,买货的人多,卖货的人更多,基本上这年前的最后三场大集,都得是这样满满当当的。”

  林雪晴感叹道:“真是热闹,感觉比省城里的市场热闹多了。”

  纪峰点头道:“那当然,这赶大集也算是农村的民俗了,在城里可见不到。”

  车太多了,纪峰好不容易找到个地方,把车停好,周围的人立刻就被豪车吸引了,眼珠不自主的向这边转过来。

  几个人下车走到路口,行人多了,父母很快和旁边路过的熟识人打招呼,因为也有许多是别的村子的,纪峰也不认识,所以也会给纪峰和林雪晴介绍这是谁谁谁,应该叫什么。纪峰两人就礼貌的跟人打招呼,有纪峰认识的长辈,他就急忙给敬烟。

  因为要买的东西比较多,一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分开去购物,父母带着孩子跟着村里人一起去,留下纪峰和林雪晴两个就单独逛。

  集市是分了区域的,鸡鸭牲畜连带着卖肉是一个区域,鞋帽衣服洗浴用品是一个,蔬菜水果是一个,剩下的是家庭用品,像是锅碗瓢盆之类。

  随着人流,纪峰两人慢慢向前走,道路两边也都是流动摊贩,卖的都是和春节息息相关的东西。春联,挂历,万年历,福字等等。

  喜庆的春联都是摆在地上的,一米多大的福字、近两米长的大门口春联,都摆在十几平米的地面上展示,由村民站着选择,然后摊主趴在春联之中为他们挑选。

  以前为了省钱,春联儿都是买的红纸,自己裁成长条,请人帮自己写,纪峰记得那老头活着时,总会有一帮人上门求春联,那老头也会乐呵呵的有求必应,不嫌麻烦。

  现在农村这样的情况很少了,一来是裁纸麻烦,二来呢,求春联也是个花情分的事。像这样直接买现成的春联,既方便也漂亮,也不会多用几个钱,所以渐渐的年前就直接买现成的了。

  纪峰拿出兜里要购买的年货单,按照需要的春节福字数目和林雪晴在摊位前挑选了一些,又挑选一些没有字的红纸,是留着剪窗花用的,让摊贩用塑料袋包起来,交钱离开。

  父母年龄大,又带着孩子,纪峰就让他们给孩子买衣服,顺便带孩子溜达游玩,自己和林雪晴购买年货。

  走过卖春联的货摊,就是一大排卖灯笼的,灯笼的样式以福式灯笼为主,骨架是用竹篾和铁丝制成,外面罩着红色纱布,纱布上画着人物,山水,鱼鸟,龙凤等喜庆的图案,都是些流水线产物。

  走过几个摊位,纪峰发现一个卖木质宫灯的货摊,这倒是引起了他的兴趣,拉着林雪晴来到摊位前,细细观看。

  摊位的主人是个30多岁的汉子,看到两人过来,急忙笑道:“我这宫灯样式多,质量好,两位随便看。”宫灯相比沙灯来说,制作工艺复杂,用料贵,所以价格也就高,农村需要买灯笼的多,但也都是选择便宜的,所以摊位前的人不多。

  摊位上,宫灯的样式挺多,四角的,六角的,八角的都有,骨架是由普通细木制成,上面镶嵌着彩绘玻璃和棉纱。玻璃上的图案画工精美,艺术感很高,不过宫灯骨架的制作和雕饰的手艺也就刚达到表皮,一般人可能看着很好看,实际尚非常呆板,一个画家画的画再规范在华丽,但你没有投入感情,没进皮骨里,也一样不会打动人心。

  看到这里,纪峰就没有兴趣了,本来众多沙灯中间出现一个卖宫灯的,他还有点兴趣,不过手艺真是不入他的眼。

  等林雪晴看得差不多了,就准备拉着她走。

  林雪晴问道:“家里不准备买些灯笼?我看这些宫灯挺不错的。”

  纪峰摇摇头,笑道:“不用了,宫灯我自己做了一些,到时直接挂上就行。”他也不能说人家手艺不行,自己瞧不上眼,那是砸人家饭碗,所以编了个理由,不过回去还真准备在空间里做几个宫灯。

  卖灯的汉子原本见他们要走,也不在意,毕竟之前也有许多不问价就走的,但是听到他们的话后,就笑着对纪峰笑道:“兄弟也是做宫灯的?”

  纪峰闻言摇头笑道:“我不是,只不过会做一些木匠活,就在家里自己做了几个宫灯。”

  汉子闻言,就笑着伸出手道:“那是同行啊,你好,我姓陈,叫陈维忠,是陈家村的。兄弟你贵姓啊?”

  纪峰和他握了一下手,道:“我叫纪峰,是杏树村的。”

  “噫!杏树村?”陈维忠愣了一下,连忙道:“我知道杏树村有个姓那的老爷子,在行里那可是个高超的人物,只是不被外人知道罢了。不知道兄弟你,跟他老爷子有没有关系?”

  纪峰有些差异,那老头虽然手艺高,却也从不给人打家具,也不帮人做木工活,所以也就不出名,这陈维忠能知道还真是让人意外。

  纪峰笑道:“那是我师父,从小我就跟他学艺。”

  “原来你是名师高徒,”陈维忠惊喜道:“那说起来咱们还有些渊源呢,我父亲有幸被你师傅指点过一些手艺,一直对那老爷子感激万分,只不过当年那老爷子走的时候,我父亲没有得到信息,后来得到信儿后,一直感到后悔,没有及时拜祭。”

  纪峰恍然大悟的笑道:“原来你是陈伯的儿子,我小时候见过陈伯,我师傅还夸他手艺很不错呢。陈伯现在挺好的吧?”

  陈伯叫陈善卿,现在应该是60多了,以前去杏树村做过木工活,恰巧被那老头看见,就指导了一下他手法上的错误,又教了一些榫卯的制作手艺。陈伯立刻对那老头惊为天人,本来想要拜师,不过那老头没有瞧上他的天分,也就没有收他,不过陈伯倒是经常来看他,和他聊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