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红歌的力量 > 第30章 《唱支山歌给党听》
——亿万儿女献给党的心曲

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简单、质朴,旋律深情、激昂,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建立新中国、建设新社会的感激和赞美之情,是亿万儿女献给党的心曲。歌曲一出现便受到普遍欢迎,几十年来传唱不衰,成为歌唱共产党的一首经典歌曲。

◎ 词曲作者简介

词作者:蕉萍(1933~ ),原名姚筱舟,江西铅山人,诗人、词作家。16岁时考进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毕业分配到二野十七军五十一师政治部。1951年赴朝作战,停战归国后不久,转业到陕西省,先在商洛石棉厂,后调到铜川矿务局蕉萍煤矿当了一名技工。1984年调到陕西铜川矿务局报社担任编辑工作,直至退休。

曲作者:朱践耳(1922~ ),原籍安徽泾县人,生于天津,著名作曲家。中学时代即开始学习手风琴、钢琴演奏以及和声等课程。1945年赴苏北解放区,从事音乐创作。1949年起,先后在上影厂、北影厂、新影厂任专职作曲。1955年赴苏联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60年回国,历任上海歌剧院、上海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专职作曲。主要作品有10部交响乐;民乐合奏曲《翻身的日子》、电影音乐《烈火中永生》、群众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等。

《唱支山歌给党听》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

母亲只会泪淋淋。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夺过鞭子揍敌人。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夺过鞭子,

夺过鞭子,揍敌人!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党的光辉照我心。

(一)

1959年隆冬的一个夜晚,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

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矿山的一切,在茫茫风雪中隐约可见,井架上的矿灯,透过漫天飞舞的雪花,闪烁着斑斓的光芒……

这样的雪夜里,有一个人在临窗眺望,思绪翻滚。他就是煤矿的技术员姚筱舟。

姚筱舟16岁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志愿军出国作战,回国后转业到了煤矿工作,新的美好生活常常让他感慨万千。在煤矿,姚筱舟和矿工在井下一起劳动时,常听他们讲,是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当上了国家的主人。姚筱舟还经常为那些苦大仇深的矿工代写家书。他们常常含着热泪,给姚筱舟讲述自己的经历,让姚筱舟一定要告诉他们的家人,要听党的话,好好工作,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姚筱舟参加过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亲眼目睹了一个个共产党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英雄事迹。姚筱舟常想,是伟大的党率领劳苦大众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党写点什么的想法总是挥之不去。

此时此刻,姚筱舟临窗凝思,所有的感触在此汇聚到一起,强烈的感恩之情触发了奔涌的创作灵感,潮水般的情感集中在笔下,倾注在纸上:“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歌词《唱支山歌给党听》就这样诞生了。

完成歌词后,姚筱舟以“蕉萍”的笔名投寄给了《陕西文艺》。因为“蕉萍”是焦坪的谐音,姚筱舟从没有将这首歌看作是他单独创作的,而是焦坪煤矿工人集体的成果。

如果没有之后发生的事情,也许这首歌词就会淹没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

1960年,《陕西文艺》以显著位置发表了“蕉萍”创作的歌词《唱支山歌给党听》。后来,春风文艺出版社将其编入《新民歌三百首》,在全国公开发行。正在辽宁抚顺服役的雷锋从书刊上看到这首歌词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觉得好像写的是自己的经历,也抒发了自己对党无限热爱和感激的心情,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把歌词摘抄到日记本上。

1962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因公殉职。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雷锋牺牲后,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人民迅速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

为了使人们更真切地了解雷锋事迹,《雷锋日记》被整理并陆续发表。日记中摘抄的这首歌词《唱支山歌给党听》,被当作是雷锋遗诗发表出来。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上海音乐家朱践耳,雷锋日记中的这首小诗也引起了他的注意。朱践耳决定为这首“雷锋遗诗”谱上曲子,以纪念雷锋同志,表达自己对雷锋同志的崇敬之情。朱践耳灵感涌现,一气呵成,完成了这首歌曲。1963年2月21日《文汇报》发表了这首曲子,标题为《雷锋的歌》(摘自《雷锋日记》),并附有300字的“唱法说明”。

歌曲很快传到了陕西,姚筱舟见歌词作者署名“雷锋”,就给朱践耳去了一封信,说明了诗歌创作的真实情况。朱践耳经过证实,决定将词作者更正为焦萍。

(二)

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抒情歌曲,赞颂了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对党的真挚感情,也是亿万儿女表达对党无限热爱的一支心曲。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呈“ABA”三部曲式。

第一段具有“山歌”的抒情性,一往情深地唱出了发自肺腑的心声,表达了一个革命战士对党的无限热爱。旋律高亢嘹亮,给其以充分的展示空间,尤其是第三句“母亲只生了我的身”,这里用了表示强调的切分节奏突出母亲的“亲”,“党的光辉”又以强拍强位的高音照进人们的心窝。

第二段音乐的情绪逐渐变得悲愤,字字铿锵有力,声声如泣如诉,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情绪变得激昂,一个革命战士对旧社会的满腔仇恨从内心迸发出来,并使革命军人永远跟党走、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信念得以充分表达。歌词是四句,但音乐上加进了作曲家独特的处理,写成六句,深度发掘了歌词的内容,有朗诵的风格。第二段开始以小调色彩的低音位置唱出来,表示对旧社会的回忆。第三句调性转到大调上,并且出现了切分节奏,强化共产党的力量,阐释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闹革命的情形。因为这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曲作者让歌词在这里重复使用,在反复咏唱中结束中段。“夺过鞭子”的多次运用加强了语调感和亲身经历之感。词虽然重复,但曲调却没有重复,是技术结构所必需的,是曲式的必要支撑。

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的热情和亲切之中,再次表达出“我把党来比母亲”的真挚情感。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是以小调性为主的歌曲,但歌曲中常有离调现象出现,因此丰富了它的表现力。同时由于它的音域比较高亢,往往给人们以先声夺人之感。最后一句结束在徵上,给人以无限遐想,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之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唱支山歌给党听》并没有完全运用山歌风格,而采取了一种戏剧性的写法。整个歌曲的音乐充满了音区的对立,力度的对比,节奏的对比,调性的对比,情绪的对比。这种对比正是歌曲的成功所在。

(三)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充分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立新中国、建设新社会的感激和赞美之情,是亿万儿女献给党的心曲。当时,我国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正在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国家的经济面貌不断好转。危难时刻,更显出人民对党的真挚感情,这就是词作者“蕉萍”、摘抄者雷锋、作曲者朱践耳、演唱者才旦卓玛能够产生强烈共鸣的基点所在。

这首歌曲原是由歌手任桂珍首唱的,后来才由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当时才旦卓玛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一天她在校园里听到这首歌,觉得这首歌曲仿佛写到她的心里去了,于是就请教她的老师——著名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王品素精心辅导她演唱这首歌曲。1964年,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才旦卓玛演唱此歌,果然更为感人,她唱得自然真切,一鸣惊人。从此以后,人们就将才旦卓玛与《唱支山歌给党听》联系在一起了。

1964年,《唱支山歌给党听》被评为最受群众欢迎的“全国优秀群众歌曲”。

从此,这首歌曲迅速传遍全国。几十年来,它一直深深地扎根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唤醒着人民永远美好的回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